野生世界丨鼯鼠——可以在林中滑翔的松鼠亲戚

·
2025-05-14 04:23:09

摄影:王昌大

吻部相对较短。吻鼻部、翼膜及足背呈黄褐色。耳郭发达,耳基部内外侧具黑色的长簇毛。背毛棕褐色或土黄色;腹毛黄白色;尾毛以灰色为主、蓬松,远端具黑色长毛。为中国特有种。

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 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湖北、贵州、云南、四川、重庆、 西藏等地。通常独居,生活于温带及亚高山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一般在树洞中筑巢,夜行性。主要以植物的果实、种子、花、芽及嫩枝叶为食。

3、红白鼯鼠

摄影:牛蜀军

大型鼯鼠类。相对于其他种类的鼯鼠,红白鼯鼠的毛被较浓密且更具光泽。头部白色, 眼眶赤褐色,身体背面、侧面及翼 膜大多呈棕栗色或赤褐色,腹部橙红色 ( 中央区域也有呈现灰白色的 个体)。腰部中央具有一个淡黄色或黄白色的大型斑块。

国内分布于云南、 广西、贵州、重庆、四川、甘肃、 陕西、湖南、湖北、江西及台湾等地。国外主要分布于缅甸。

摄影:袁屏

通常栖息于海拔 1000- 3000m 左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暗针叶林中,常在高大乔木的树冠或树洞内筑巢,滑翔能力较强。食物包括植物的嫩枝、叶、 果实等,也吃昆虫及鸟卵等。

4、灰头小鼯鼠

摄影:董磊

吻部相对较短,额部主要呈灰色,喉部白色,耳黑、基部 灰棕色且内侧有浅红色斑。体背部无 白斑 ( 这是与白斑小鼯鼠的主要区别)前后足背橙红色, 尾浅棕色并夹杂有黑毛,尾梢黑色。

国内分布于西藏、云 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湖北、 湖南、甘肃和陕西等地。国外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及缅甸北部。

主要生活在海拔 1000- 3500m 左右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针叶林中。树栖性,通常单独活动。大多在高大树木的树洞或树杈上筑巢,夜间活动。主要以植物的果实、 嫩芽为食物。

5、栗褐鼯鼠

摄影:郭亮

大型鼯鼠。背部毛色呈黄褐色或暗棕色。从头至尾基部具 有暗棕色至淡黑色的纵行条纹。肩部 黄斑明显。体侧及翼膜深黄褐色。腹 部黄褐色。尾基部棕色,尾毛以黄褐 色为主,杂以黑色毛尖。足黑色。

国内分布于西藏南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印度和不丹。

夜行性。树栖。主要 生活于常绿阔叶林及落叶林环境,栖 息地海拔可达 3000m 左右。主要以植 物的嫩叶、芽及禾草为食。筑巢常选 用地衣、苔藓等柔软材料。

6、栗背大鼯鼠

摄影:黄秦

眼眶及鼻周黑色,脸颊部灰黑色,头、颈及躯干背部以栗色为主。大多数个体从肩部以后开始有散布的白色毛尖,至腰臀部更多。胸、腹部以棕褐色为主,四肢足趾部黑色。尾呈圆柱形,尾毛发达,后端基本呈黑色。

国内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海南、台湾等地。国外分布于缅甸等。夜行性,生活于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在高大乔木的树洞或树冠顶部筑巢,一般独栖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植物的果实、种子、花、芽、嫩枝叶,以及苔藓等为食。

7、小飞鼠

摄影:权毅

小型鼯鼠类。有短而稠密的毛体。腹毛淡白到米黄色。背部毛灰色,比腹面深些。足腹面白,背面 棕色。尾扁,尾侧毛较长,尖尾部淡灰黑色。眼大且黑。

国内分布于西北和东北地区,向南延伸到中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蒙古、朝鲜半岛、日本等。

栖息于中国北部海拔 2500m 的冷杉林中。也常出现在成熟的桦林中。喜好在树洞筑巢。大多数交替占有着几个巢,不冬眠。夜行动物。个体非常灵活。食物包括坚果、芽、嫩枝、浆果、桤树和桦树花,偶尔吃鸟卵、雏鸟、蘑菇和昆虫,会储藏大量食物。

8、灰鼯鼠

摄影:李锦昌

眼眶呈淡棕黄色。耳 郭稍圆,耳尖呈黑色,基部外侧黄褐 色。喉部灰白色,皮毛柔软而疏松。背部毛色整体偏暗,带白色至米黄色 的毛尖。腹部整体呈浅灰色,毛尖白 色。翼膜外缘橘黄色。足背稍显黑色。尾较长,具黑色的长毛。

为横断山区特有种。仅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甘肃等地。

夜行性,晨昏活动频繁,栖息于海拔 3000m 左右的亚高山 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滑翔能力较 强,一般筑巢于高大乔木的树洞或离 地面较高的岩石洞中。以植物的果实、 种子、嫩枝叶、芽等为食,也吃昆虫

9、沟牙鼯鼠

摄影:牛震

吻鼻部至两颊浅棕灰色。眼周棕色转深。额部灰 棕色。颌下有一褐色小斑块。耳 基部无细长簇毛。背毛长且蓬松、 较柔软,浅棕色至暗棕色。腹部 毛较背毛短、黄白色。翼膜边缘 呈棕黄色。尾呈棕色略微扁平, 尾端部黑色。足背黑色。

为中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四川、甘肃及河北。

夜行性,晨昏活动频繁。栖息于海拔 2500-3000m 的冷杉、红桦混交林环境中。滑 翔能力较强,一般筑巢于树洞。

10、林睡鼠

摄影:王瑞

个体中等。体长 80-100mm。尾长等于或略长于体长。耳前至眼前及眼周围有一道 明显的灰黑色纹路。身体背面毛色棕灰色,脊背、 头顶、枕部有赤褐色色调。腹面毛基灰,毛尖淡 黄,背腹毛色界限明显。尾毛厚密而蓬松,尾两 侧的毛比尾背面和腹面的毛长,尾毛深棕灰色。

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北部。国外还分布于中东、向西北到欧洲。

大多数像小松鼠,有柔软而密实的毛,尾毛蓬松,眼睛大而圆。善于爬树。有特殊的尾断后能再生 能力。数量稀少。中国分布的林睡鼠和四川毛尾睡鼠(Chaetocauda sichuanensis)均十分罕见。尤其四川毛尾睡鼠生境特殊,仅分布于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和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全世界的标本数量仅 5 只,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生态学资料几乎空白。

特别感谢

海峡书局对本文提供的支持。有关中国哺乳类动物更详细的介绍,请阅读他们出版的《中国兽类图鉴》,该图鉴收录中国境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近400种。其中,收录中国特有种80余种,收录新世纪以来发表的新记录10余种、新种20余种、新提升或新分立的物种3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0余种。

所有物种均用文字介绍了其分类位置、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和习性等,并配有大量精美的生态图片,全面反映我国哺乳动物的现状及资源分布情况,是近年国内出版的完全使用生态照片展示中国兽类物种数量最多最全的图鉴。

来源

大自然野趣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