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地名文化(五)

·
2025-05-21 19:00:01

午汲镇(28个行政村)

(一)午汲 相传春秋战国晚期建村。因村东古庙门口有两通石碑,曾取村名“双碑店”。又明、清《武安县志》载,明嘉靖年间称“五级”,明崇祯年间称“伍级”,清康熙年间称“午汲”。古庙门上有“伍集”书刻,“伍集”与“午汲”同音,村名由此演变而成的可能性较大。

(二)行考 相传西汉建村。初,刘、张、申、李、夏等姓相继迁此建村。本村故人刘孝廉在外做官,不忘乡里,回村祭祖,村民称颂,表其孝义,取村名行孝。后嫌孝字不雅,以“考”代之,称为行考村。

(三)沿平 相传明代之前建村。初,孙、杨、梁三姓迁此建村,因村舍沿孤溪河北岸之坪而建,故名沿坪村。后将“坪”字写作“平”字,称沿平村。

(四)均河 相传元代之前建村。初,王、马、袁、耿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东、西、南三面环水,故取名水沽镇。后村民认为村名不吉,又南临孤溪河,近南洺河,故改名均河。1963年因洪水迁今址。

(五)格村 相传元代之前建村。因村东有阁故名阁村。后人将“阁”写成“格”,称为格村。

(六)温村 相传明初建村。因村中有一温池,故名温村。村原分三部分,大温村、小温村、西温村,也称三温村。现连成一片,合称温村。

(七)园柏树 元代建村。俗称圆楼柏树,因村东有两座圆楼而得名。后龙姓迁此建村,改称龙柏树,旧志写作龙家柏石。后衍变为园柏树村。

(八)籍柏树 相传元代建村。初,籍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旁苍柏成荫,故名籍柏树。

(九)张柏树 元代之前建村。初,许、张、李等姓迁此建材,因村旁苍柏成荫,且许姓居多,故取村名许柏树。后许氏渐无,张姓繁为大户,故改称张柏树。与圆柏树、籍柏树合称三柏树(片村名)。

(十)上泉 相传元代之前建村。原名金义庄。元末,村民多被屠戮,魏、郭二姓窑藏幸免。明初,朱、何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村庄日渐扩大,村东有一条河名东河,贯穿南北,河中有一天然泉眼,故河西岸村落称泉上村,东岸村落称泉下村,后演变为上泉村、下泉村。

(十一)下泉 相传元代建村。村名此历见上泉村。民国版《武安县志》载,下泉村与贾庄村、东广村“三村村址鼎足,声气相通,编乡时,情甘联合,称三义乡,取桃园结义之意也”。

(十二)西广村 相传元代建村。史载西广村者,皆由土地平坦广阔而得名也。原名“广乐小村”,因居东广村西而称西广村。村内有碑,上刻“广乐小村”,含广兴喜乐之意。

(十三)东广村 相传元代建村。因土地平坦广阔而得名。村头有碑,上刻“广乐小村”。因居西广村东而称东广村。

(十四)贾庄 相传元代建村。因贾姓迁此建村,故以姓氏取村名贾庄。

(十五)下白石 相传唐代建村。唐贞观十四年,吕英初居于此,后有籍、董、袁、白等姓相继迁此,渐成村落,因倚玉峰山,故取村名玉蜂村。后以玉峰山盛产白石,改称白石村。又因西临一村名上白石(今分称南白石、北白石),遂又改称下白石。

(十六)北白石 相传明代建村。明弘治、正德年间,先民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原名上柏树,后有白石从天而降,被视为奇石瑰宝,由是村名定为上白石。又村中有一条东西向河沟,将村一分为二,沟南称南白石村,沟北称北白石村。20世纪70年代,这块石还坐落在南白石村东大路旁。

(十七)南白石 明代建村。村名来历见北白石。

(十八)玉泉岭 相传元代建村。元朝末年,石、赵、田三姓在此定居。明代杨氏从洪洞县迁此,村渐扩大。初以山形地势命村名为鏊子岭,后以此处干旱缺水,村民盼水心切,厌恶其村名不吉,改称溢泉岭。“溢”同“玉”音相近,后演变为玉泉岭。

(十九)峰店 相传明代建村。初,郝、姚、常、孟姓迁此建村,因郝姓居多,取村名郝家庄。清初,李姓迁此,郝姓离开,后以环村多峰,改村名峰店峪,解放初期改为峰店。

(二十)城二庄 相传明代建村。初,成、席二姓迁此建为两庄,取村名成家庄、席家庄。后两庄房舍连成一片,且成姓居多,统称成二庄。之后,李姓由牛洼堡村迁来,遂成大户。后人将“成”写作“城”,演变为今名。

(二十一)东河下 相传明末建村。因居南洺河西岸,地势低下取名河下村。为与徘徊镇河下村相区别,改称东河下村。

(二十二)店头 相传明初建村。原村分东、西两部分,古临固镇巡检司通彰德府驿道,开有旅店,故东名小店头,西名大店头,后合为一村,称店头。

(二十三)南马庄 相传明代之前建村。初,马氏迁此建村,以姓氏而名马庄。另相传明代村中大姓为田姓,族中有人在朝为官,触犯“龙颜”,要被诛族,幸得族中一位成仙的仙姑提醒,遂改姓马,本村遂称“马庄”。后为与西土山乡的东、西马庄相区别,称为南马庄。

(二十四)大贺庄 相传唐代建村。因村中无井,村民吃水困难,忽一日,村东突然出现龙井泉,泉水清澈甘甜,村民庆贺,故取村名大贺庄。

(二十五)南贺庄 相传唐代建村,一说宋代建村。原为大贺庄村南头,1945年解放后独立成村,故称南贺庄。

(二十六)小贺庄 明代建村。据村清乾隆重修庙碑记载,此处很早就有乔姓居住,后烟火无续,此村消失。明洪武元年,李姓从洪洞县迁此建村。村名“西河乡”,后人误为“喜贺庄”,之后因与大贺庄相对而改称小贺庄村。

(二十七)东张璨 相传明代建村。初,有位名叫张璨的一家在村东部建村,村名张璨。后在村南玉里河定居,泉水清澈,遂命村名“玉清镇”,未通行。后因野兽出没,威胁人畜安全,只好迁居今址,称为“张璨村”。后杨氏迁此建村居村西部,未另立村,遂与村东部合称张璨。解放后分为东、西两村,本村居东,称东张璨。

(二十八)西张璨 村名来历见东张璨。因居东张璨西,放名西张璨。

摘自:《武安地名文化》

作者:张文庆

原标题:《武安地名文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