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5C”分析法的内容及应用
2009-2-20 13:53:27-字体:大小
信用标准是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信用“5C”分析法是一种全面的顾客信用分析方法。 1�信用“5C”分析法的内容 信用“5C”分析法就是通过“5C”系统来分析顾客的信用标准,“5C”系统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 (1)品质(Character)。 品质是指顾客努力履行其偿债义务的可能性,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首要因素。因为每一笔信用交易都隐含了顾客对公司的付款承诺,如果顾客没有付款的诚意,则公司该笔应收账款的风险势必加大。因而,品质直接决定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和回收数额。 (2)能力(Capacity)。 能力是指顾客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顾客的流动资产越多,其转换为现金从而支付款项的能力越强。同时,还应注意顾客流动资产的质量,看是否存在存货过多、过时或质量下降,影响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情况。 (3)资本(Capital)。 资本是指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如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有形资产净值等财务指标。 (4)抵押(Collateral)。 抵押是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对信用状况有争议的顾客尤为重要。一旦收不到这些顾客的款项,便以抵押品抵补。如果这些顾客能够提供足够的抵押,就可以考虑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 (5)条件(Condition)。 条件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比如,万一出现经济不景气,会对顾客的付款产生什么影响,顾客会如何做等等,这需要了解顾客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 2�企业了解“5C”途径 企业对上述五个方面的了解主要通过两大途径: (1)从企业自身获取,也就是总结企业以往跟客户交易的经验,从主观上对客户的信用品质做出判断。 (2)从企业外部获取,也就是对有关客户的直接信息资料和间接信息资料的获得,这常常被用作判断新客户的信用情况的基本方法。直接信息资料可以由企业管理人员亲自对客户进行调查、广泛收集有关情报、上门登记等来取得;间接信息资料主要通过专门的信息机构或是从其他企业对该客户的评价中获取。 3�总结 在运用信用“5C”分析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诚信行为的重要性,科学处理资产和利润等财务指标在本评估体系中的影响。 (2)所采用的基础数据、指标口径、评估方法及标准要前后一致。 (3)评估师在评估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不被受评对象及其他外来因素影响,要根据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独立做出判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客观、公正、公平地实施评估。 (4)在评估和对评估结果的分析过程中,下结论要谨慎。特别是针对定性指标打分时,要谨慎给分。在分析时,对影响受评对象经营状况的潜在风险要准确指出,对某些指标的极端情况要做深入分析。
责任编辑:youwen
纠错收藏打印
上一篇文章: 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与内部控制
下一篇文章: 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分析
相关文章
全面预算,企业内控的指南针企业预算管理数据工作表应该怎样制作?预算管理——企业盈利第一步财务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监督:反腐倡廉的重要一环
编辑推荐
什么是票据行为
航空公司飞洒农药业务是否征营业税
包装物押金的税法规定与税收筹划
设备安装公司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破产重整中应关注的税务风险